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“天眼”,为地球撑起一把“保护伞”

共同守护人类命运 华为云和TA的朋友们 2022-06-24

|欢迎转载

|后台回复“白名单”即可开白

这是华为云与朋友们的第029个故事
夕阳中此起彼伏的滚滚麦浪,袅袅炊烟中混杂的泥土芬芳…这样的桃源生活,是无数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都市人所向往的乌托邦。

然而,田野的风光无限好,田野中的他们却有着“我命由天不由我”的无奈。


晨兴理荒岁,带月荷锄归。城市人梦中的恬静田园,对农民而言,却是一碗“苦”熬出来的生活。



-“收成不好能怎么办?没办法啊,农民嘛,就是靠天吃饭”


干旱、暴雨、冰雹、虫害…农民的担惊受怕、庄稼的丰收盈亏从来都是非人力可违。



很多时候,农民有着太多的困惑:是哪种害虫让今年的庄稼颗粒无收?为何降雨充沛的地方会突降旱灾?为何自己的地比别人的收成少?为何今年的白菜价格不及去年高?

靠天吃饭,是农民的无奈。而有人却想着“逆天改命”,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农民的“难题”。


天上的眼睛

守护地上的人们




作为中国的“天眼”,高分六号卫星在农作物长势监测、农业防灾减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。


高分六号卫星专为农业需求设置了两个红边波段,这种特殊的“视网膜”,可以监测叶绿素含量等作物养分含量。


借助监测数据,农业遥感研究人员能够告诉农民什么时候天降灾害,什么时候施肥收割,哪种害虫需要注意,自家的田适合哪种作物,甚至今年种什么能卖个好价钱…



民以食为天,中国的农民仅用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世界22%的人口;高分卫星,让农民们可以从“看天吃饭”发展到“知天吃饭”。



不仅如此,高分卫星还在国土、海洋、防灾减灾、气象和环保等诸多领域,扮演着“守护者”的角色。




16米遥感数据共享:

中国数据服务世界




如今遥感技术应用潜力巨大,然而大多数国家尚不具备卫星发射能力。

2019年11月6日,国家航天局推出了“中国国家航天局高分卫星16m数据共享服务平台(CNSA-GEO平台)”,宣布正式将中国高分16米数据对外开放共享。


CNSA-GEO平台由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总体设计和运维管理,华为云、中科星图、航天宏图及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制创建。让中国的“高分”成为了世界的“高分”,希望更多国家和更多人都能从中受益。





遥感智能体:

遥感产业化的加速器




随着遥感卫星数据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开放共享数据,将数据与各行业结合,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、构建产业生态,是遥感产业化的未来。


而每天PB级增长的海量卫星数据、耗费大量资源的模型训练、安全以及成本的问题,都给遥感行业的产业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
华为云遥感智能体,一站式智能遥感云平台,通过数据平台和计算平台,从数据接入、模型编排、地物提取算法、可视化、在线开发到遥感数据管理,帮助用户聚焦挖掘时空数据核心价值。


华为云遥感智能体基于昇腾芯片和鲲鹏服务器,提供EB级可伸缩的遥感大数据存储能力、超大规模的并行算力、高性能AI一站式开发平台,将开发周期缩短至“天”,可靠性达到5个9,为遥感产业化发展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。



在今天举办的华为云年度峰会2020-华为云遥感产业高峰论坛,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赵文波介绍了在12月5日的广东佛山大火事件中,高分卫星及时发现火情,提供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,帮助指挥灭火、识别受灾情况,最终安全疏散转移1381人,无人员伤亡。



赵文波表示:“遥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,能够推进各行业的发展,最终普惠社会。云计算是遥感产业化的加速器,云+AI+5G等新技术的应用,标志着遥感卫星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
Cloud for Good,是华为云一直以来的初心与坚守。

科技的发展不应只是物质生活背后冰冷的商业利益,更应该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。



国家航天局携手华为云,为农业、环保、资源、灾害等各行各业传递科技的温度和力量。

未来,华为云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,携手更多合作伙伴,让更多人感受科技的温度,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

朋友一生一起走

你有故事我有酒

长期征集你和华为云的故事 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
为守护地球点在看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华为云和朋友们的故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